本篇文章1074字,读完约3分钟
【导语】:长江经济带城市排名显示,上海、武汉、重庆、南京、成都在前五位,苏州在第六位。综合计算,苏州、成都、杭州等16个城市属于第三类,即区域性中心城市。
据著名城市新闻网报道,8月30日,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和华东师范大学城市研究所共同完成的《长江经济区城市协同指数研究报告(2016)》(以下简称《报告》)在华东师范大学发布。其中,苏州进入前十名,排名第六。综合计算,苏州、成都、杭州等16个城市属于第三类城市,即区域性中心城市。
长江区域城市群
【权威性】发布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能力排行榜的背景
借助国家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发布的长江经济带9省2市的官方统计数据,采用科技创新、经济、通信服务和生态保护4个领域的16个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加权平均和计算方法,综合计算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合作能力。
报告显示,长江经济带各城市的协调发展能力东高西低,省会城市和沿江沿海城市水平较高。
根据协同得分,该报告将长江经济带的110个城市分为五类:
第一类城市(100分)是领先城市,上海只有一个城市。
第二类城市是先进的中心城市(59-54分),包括武汉、重庆和南京;
第三类城市是区域性中心城市(43-19分),包括成都、苏州、杭州等16个城市,排名第5-20位。
第四类城市是地方中心城市(18-7分),包括襄阳、芜湖等81个城市,排名21-101位。
第五类城市是地方城市(得分< 6分),其中攀枝花、昭通等9个城市排名第102位至第110位。
[分析]长江经济带发展现状
从发展阶段来看,长江经济带目前处于产业发展阶段。工业,尤其是重化工业发展迅速,给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
从协调发展的角度来看,长江经济带9省2市缺乏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省市合作尚未形成稳定的合作机制和平台,缺乏实效,现实的缺失重于务实。
从投入产出效益来看,欠发达地区财力薄弱,环境保护成本承受能力弱,影响了企业乃至地区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
目前,长江经济带土地开发强度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5个百分点。总能耗占全国总能耗的36.4%。总用水量占全国总用水量的47.3%,占工业总用水量的60.8%。长江沿岸约有40万家化工企业,6000多个规模以上的排污口。
长江三角洲、成都及其周边地区的大部分城市一年有50多天的霾日,其中江苏和浙江北部的一些城市有100多天的霾日。
此外,大量工业园区建设,特别是重化工企业的密集分布,不仅造成了河流湖泊湿地的生态破坏和海岸线的不合理占用,还导致了频繁的环境突发事件,严重威胁了所在地和下游地区的供水安全。
推荐阅读:
2016年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能力排名表
标题:长江经济带城市协同能力排行榜公布苏州为第六大区域中心城市
地址:http://www.slqncy.com/szjj/4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