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53字,读完约3分钟
记者从1月22日召开的全区科技创新和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工作会议上了解到,2015年,高新区科技创新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全区财政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保持在11%;全社会的R&D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5%。2016年,高新区将全面推进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建设,加快向国家高新区“第一方阵”迈进。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蒲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区领导周旭东、陈启元、王爱贤、袁永生、张文彪、牛月明、江国良、戴军、陈明、朱宋军、周伟参加了会见。会议还表彰了一批先进单位和领军人才。
图为会议现场。图为市委常委、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蒲为表彰先进单位颁奖。(强小童/照片)
2015年,本区域在科技创新和创业方面取得新进展。区级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已成为全省首批三个产业技术创新中心;被科技部火炬中心确定为国家医疗器械创新产业集群试点;入选中国首批国家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项目;已被批准为国家知识产权投融资试点单位和中国第一批科技服务业试点地区,也是全省唯一的科技服务业试点地区。
全区突出创新引领,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进程。全年全省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2家,高新技术产品410种,民营科技企业153家;30家市级“瞪羚”企业入库,新增1家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新技术企业和4家销售额超过1亿元的企业;批准R&D各级事业单位116个,其中省级以上R&D事业单位35个,工业企业R&D事业单位建立率达到68%,居全市首位;完成专利申请1260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7000件,居全市首位,占专利申请总量的55%;授予7300项专利,同比增长61%,授予1250项发明专利,同比增长124%,申请92项pct专利,同比增长61%。该地区90%以上的专利来自企业,万人拥有的有效发明专利超过50项,居全市第二位;全年共立项494个科技项目,为各级企业争取到近2亿元的资金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先进技术服务企业加征、减征、免征研究开发费等重点科技政策实施,企业减免税总额达到10.35亿元,同比增长31%。
高新区坚持以推进“5+2”产业体系为重点,加快推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400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50%以上。医疗器械行业聚集了170家相关企业,年产值50亿元;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园被批准为“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创业孵化链建设国家示范单位;省医疗器械研究所苏州分院通过了cnas现场评估,其中电磁兼容检测占全省的40%以上;中国科学院医学工程研究所突破关键技术,研制出达到国际主流水平的共焦显微镜;依托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苏州基地,建成了三条地理信息生产线,建立了中国最大的资源卫星数据商业处理和增值服务基地。目前,它正计划建立一个国家“地理大数据云服务中心”。
高新区还积极建设国家科技服务业示范区。2015年,全区科技服务业总收入超过40亿元。知识产权服务产业集群区已成功通过国家验收,区内有68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集聚区的数量和收入占全市知识产权服务业的70%以上;江苏中心二期工程投入使用,2015年完成了20%以上的发明专利案件。科技金融广场初步形成了以风险投资集团为核心,以太湖金谷为导向,各种金融机构和金融资源竞相聚集的综合金融服务区。
在科技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全年新增市级以上领军人才27人,其中科技部创新人才推广计划3人,省级“双创”人才5人,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人,省级博士集聚计划4人。2015年,全区领军人才企业产值超过70亿元。在现有的20多间中创空房中,11间被列入省内首批新技术企业孵化器,6间被批准为首批市级新孵化器,并与苏州高新区中创空房建立了联盟;& # 34;苏州创科峰会& # 34;该项目被批准为该省中创空集水区的第一批试点项目。
蒲高蓉对被表彰的先进单位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衷心的祝贺和感谢。他指出,2015年全区科技创新取得良好成绩,2016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的第一年,是推进体制改革的关键一年,是全面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的关键一年。对此,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按照“以科学为先导”的发展方针,围绕“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资本链”四链融合目标,将创新优势转化为推动转型升级的直接动力;其次,要把创新发展放在区域发展大局的核心位置,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最后,要认真落实创新驱动发展的各项任务,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夯实创新基础,凝聚智慧和力量,改善创新创业生态,打造新高地。(卫诗)
标题:2015年高新区科技创新交出满意答卷
地址:http://www.slqncy.com/szxw/23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