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610字,读完约24分钟
【指南】:苏州新闻网为您提供2016年苏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全文阅读,具体包括农业和农村建设、人口统计、工业和建筑业信息。
2016年,面对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在苏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将深入贯彻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对江苏的访问精神为指导,我市将认真落实五个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坚定不移地推进供应体制改革。积极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促进整体平稳增长,推进改革、结构调整、惠民生、防风险等工作,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步推进、稳步向好、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改革创新深入推进,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民生质量不断提高,社会发展和谐稳定。
一.综合
整体经济运行稳定。据初步测算,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54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为14.5万元,按年平均汇率计算相当于2.2万美元。
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服务经济发展加快,服务业首次超过50%。全年服务业增加值7916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1.4%,比上年增长1.5个百分点。
宏观效益稳步提高。财税收入稳步增长,全年公共预算达到1730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其中,税收1505.8亿元,增长12.5%。税收收入占公共预算总收入的87%,比上年增长1.2个百分点。总收入、增量和税收占全省第一位。财政支出更多地用于民生。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617.2亿元,比上年增长5.9%。其中,城乡公共服务支出1221.3亿元,占公共预算的75.5%。
市场参与者的活力得到有效激发。年末,全市市场主体总数达到112.8万人,注册资本4.4万亿元。苏州成为该省第一个拥有超过100万市场参与者的城市。全年新增民营企业8.3万家,比上年增长27.7%。新增个体企业109,000家,同比增长12.3%。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新增注册资本分别比上年增长57.1%和19.1%。
“三对一、一减一补”的年度任务已经全面完成。全年关闭淘汰落后低效生产能力企业977家。新企业直接融资1399亿元;降低企业成本300亿元;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等111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00亿元。
二。农业和农村建设
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24.67亿元,同比下降0.3%。全年粮食总产量97.68万吨,比上年下降9.7%,其中夏粮28.91万吨,下降20.6%。秋季粮食产量为68.77万吨,同比下降4.2%。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9.83万吨,比上年下降9.2%。鸡蛋产量为3.8万吨,同比下降12.4%。水产品产量25.29万吨,比上年下降3.5%。
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加快。全年新建高标准农田350万公顷,新建现代农业园区490万公顷,年末现代农业园区总面积达到7.55万公顷。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到92%,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8.5%。创新产销对接模式。建立了一批农产品产销平台。年末,全市有5个省级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单位和46个农产品电子商务“淘宝村”。全年,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实现网上交易额26.5亿元。
农村改革稳步推进。年末,全市农村共有各类合作组织4407个,农民持股比例超过96%。年末,农村集体经济总资产1720亿元,农村年均稳定收入801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8%和3.2%。全市618个村完成了农村承包土地登记发证。
三。工业和建筑
工业生产保持稳定。全市工业总产值3577亿元,比上年增长0.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069亿元,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产值785亿元,比上年增长1.8%。外资和港澳台产业产值19653亿元,比上年增长1.3%。民营企业产值1040亿元,比上年增长0.6%。电子、电力、钢铁、通用设备、化工、汽车六大产业产值2054.2亿元,比上年增长1.7%,占规模以上产业总产值的67.0%。
先进制造业加速发展。全市新增制造业产值1526亿元,比上年增长2.2%,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9.8%,比上年增长1.1个百分点。工业机器人、光伏、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五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1915亿元,比上年增长5.2%。工业机器人产业产值161亿元,增长14.8%。光伏产业产值615亿元,增长10.3%。高端产品的产量增长迅速。工业机器人的产量比上年增长了171.3%。越野车产量增长了110.7%。锂电池产量增加了67.9%。光电设备产量增长25%。医疗仪器设备产量增长29.2%。
工业效益稳步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35%,比上年增长1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3013.5亿元,比上年增长1.5%。利润达到1816亿元,比上年增长15.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23.0%,同比下降2.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资产负债率为52.3%,比上年下降1.3个百分点。工业生产效率提高。规模以上产业劳动生产率为人均22.5万元,比上年增长8.5%。总资产贡献率为8.8%,比上年增长0.6个百分点。
建筑业基本稳定。全市建筑业完成总产值1856亿元,比上年下降5.1%,其中建筑安装工程产值1842亿元,下降5.1%。完成产值1702亿元,比上年增长3.6%,完成率91.7%。全市建筑企业资质建筑面积9682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1%,其中新开工建筑面积2730万平方米,下降1.8%。年末,拥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的建筑企业1395家,实现利税140亿元,比上年下降5.5%。建筑业劳动生产率为32.88万元/人,比上年下降1.1%。其他省市建筑企业产值513亿元,比上年增长19.4%。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
质量改进与固定资产投资的发展。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648.49亿元,比上年下降7.8%。子产业方面,第一产业完成投资9100万元,同比下降76.4%。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9873.31亿元,比上年下降9.8%,其中工业投资19822.9亿元,下降9.9%。第三产业投资3660.27亿元,比上年下降6.5%,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64.8%。私人投资的比例增加了。全年民间投资3237.93亿元,比上年下降1.4%。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7.3%,比上年增长3.7个百分点。
“两新一改”投资比例增加。全年新兴产业投资1410.18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25.0%,比上年增长1.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完成投资820.22亿元,占工业投资的41.4%。工业技术改造投资1427.03亿元,占工业投资的72.0%,比上年增长2.6个百分点。
房地产市场稳步发展。房地产开发投资2163.24亿元,比上年增长16.0%。新建商品房面积2966.5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7.8%。商品房建筑面积12124.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7.4%。商品房竣工面积1820.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3.8%。商品房销售面积2494.0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6.9%,其中住宅销售面积2258.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6.4%。
V.国内贸易和旅游
消费市场稳步改善。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37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其中,批发零售总额4345亿元,比上年增长10.8%。住宿和餐饮服务零售额592亿元,比上年增长9.3%。根据业务单元的位置,城市消费品市场零售额达到4313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农村消费品市场零售额624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升级商品的消费正在上升。在限额以上的批发和零售贸易中,通信设备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2.1%。家具零售额同比增长13.3%。汽车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0.6%。
年末,全市拥有18条国家级特色商业街和82个市场,成交额超过亿元,市场成交额达到5878亿元,比上年增长5.6%。新的商业模式正在迅速发展。全年电子商务交易额9000亿元,比上年增长30%。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务同比增长29.1%。
旅游市场正在健康发展。全市旅游总收入2078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其中旅游外汇收入21.56亿美元。全年过夜游客161.3万人次,国内游客1.12948亿人次,分别比上年增长6.7%和6.5%。年末全市共有5A景区6处(11处),4A景区36处,五星级酒店29家。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有10个,其中国家级有2个。苏州被评为全国第一个地级市和全省唯一的“全国全球旅游示范区”。游客满意度和旅游市场秩序指数仍然是全国最高的。
六.开放的经济
对外贸易基本稳定。全市进出口总额1808亿元,其中出口1087亿元,进口7264亿元。全市一般贸易进出口比上年增长8.8%,占进出口总额的33.6%,比上年增长4.2个百分点。从出口市场来看,对美国出口同比增长4.8%,对东盟出口增长4.0%,对欧盟出口增长3.2%,对日本出口下降8.2%。对“一带一路”周边国家的出口占该市出口总额的20.3%,同比增长1.5个百分点。
服务贸易发展良好。全市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141.1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0%。服务外包稳步发展。全年服务外包合同金额128.4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8%。离岸实施服务外包66.8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7%。
利用外资已经升级。全年新增外商投资项目784个,实际利用外资60亿美元,其中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42.8%,比上年增长4.7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项目实际利用外资占50.0%。区域性外资总部集聚区建设取得新成绩。该市新设立了30家具有区域总部特色或共享功能的外资企业,年末总数超过250家。
“走出去”的步伐加快了。全年中国批准境外投资项目3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6.7%,其中第三产业项目增长56.6%。民营企业占华侨合同投资的74.9%。全年新签国外工程合同15.1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9.4%。完成营业额11.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2%。“一带一路”的战略效应进一步显现,“一带一路”周边国家协议投资额达到5.99亿美元,占18.8%。
开放程度继续提高。苏州已被批准为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城市。FTZ改革的51个试点经验在我市得到了推广。年末,全市有14个国家级开发区、3个省级开发区、7个综合保税区和1个保税港区。“苏门答腊-欧洲”国际铁路货运列车的运力不断提高,全年共运输出口列车120列,装载10706个标准集装箱,价值9.77亿美元。
七、交通、邮政电信
交通运输发展顺利。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12680.7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98.12公里。全市完成公路水路客运3.26亿人次,旅客周转量124.74亿人公里,比上年下降5.8%。公路货运量和水路货运量分别达到1.34亿吨和225.07亿吨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3.1%和5.4%。全年铁路客运量405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4%。铁路货运量819,500吨,货到量1,414,600吨。苏州港处理货物5.79亿吨,同比增长7.3%,其中外贸货物1.51亿吨,同比增长7.5%。苏州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548万标准集装箱,同比增长7.4%。
汽车拥有量稳步增长。年末汽车331.3万辆,其中私家车268.4万辆,分别比上年增长16.6%和17.1%。
邮电服务发展迅速。全年邮政收入132.95亿元,比上年增长22.5%。全年共发送快递8.18亿件,比上年增长45.2%。快递收入112.98亿元,同比增长27.6%。电信业务收入194.11亿元,比上年增长4.8%。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52万人。手机用户1696万,其中4G用户1079.7万。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达到436.4万人,比上年末净增24.24万人。
八.金融
金融业务保持稳定。年末,全市共有金融机构774家,金融从业人员7.5万人,金融资产总额4.4万亿元。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584.26亿元,比年初增加2205.16亿元,比年初增加9.3%。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2192.44亿元,比年初增加2724.34亿元,增长14.2%。
保险业务稳步增长。全年新增保险机构6家,年末新增81家,各类分支机构921家。全年保费收入524.57亿元,比上年增长42.4%。保险理赔支出156.35亿元,比上年增长14.5%。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分别达到3.41%和4940元/人。
证券业务稳步发展。年末全市证券交易账户总数为233万个。托管证券机构总市值6176亿元。各类证券年成交额为4.87万亿元,期货市场年成交额为2.84万亿元。
资本市场发挥着突出的作用。全年新增上市公司13家,年末上市公司113家,融资1582亿元。新增“新三板”上市企业203家,共计432家。全年新增债券融资13738亿元,比上年增加688.1亿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加快。全市财政科技投入95.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5.9%。研究和实验发展支出占该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的2.7%。全市共有高新技术企业920家,共计4133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4382亿元,占规模以上产业总产值的46.9%,比上年增长1.0个百分点。省级以上民营科技企业1472家,合计11825家。
加快创新载体的培育。全年新增国家级公共记录24条空,省级公共记录41条空,其中国家级公共记录32条空,省级公共记录88条空,规模领先全省。年末全市有省级以上科技孵化器93个,孵化面积490万平方米,省级以上企业6100多家。中国科学院苏州研究所、电子研究所、纳米真理空互联实验站开工建设。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苏州)脑空信息技术研究所、牛津大学-苏州高级研究中心和悉尼大学中国中心相继成立。年末,省级以上公共技术服务平台60个,其中国家级15个。省级以上新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3个,共计620个。省级以上新建企业技术中心61个,合计381个。省级以上新建工程中心(实验室)11个,共计68个。
创新人才加速聚集。年末全市各类人才243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19.8万人,高技能人才52.43万人。年末专业技术人员162.5万人,比上年增长8.6%。
创新成果质量得到提高。全年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分别达到101,000件和51,000件,其中发明专利分别为45,000件和12,000件。发明专利申请比例由上年的43.8%提高到44.6%,发明专利授权比例由上年的16.8%提高到23.5%。万人拥有的有效发明专利数量达到37.6项,比上年增加10.1项。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年内,新建、翻新或扩建了52所中小学和幼儿园,新增66,000个学位。全市有各级各类学校754所(含农民工子弟学校),在校学生131.4万人,毕业生26.9万人,专职教师8.27万人。其中,普通高等学校有22所,独立学院有5所,普通高等学校有219,300名学生和59,300名毕业生。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68.5%。成人高等院校有39,600名学生和12,600名毕业生。有754所幼儿园(包括私立幼儿园),其中有324,400名儿童。
X.文化、健康和体育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年底时,这座城市有11个文化中心、98个文化站、12个公共图书馆和42个博物馆。文化和创意产业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强。全市有8个国家级、15个省级和55个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全年文化创意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4700亿元,比上年增长15%。文化保护和传承进一步加强。全市有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816个,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9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12个,国家历史文化名镇13个,名村5个。弘扬苏州文化“走出去”。全年共组织了47批文化“走出去”项目,覆盖“一带一路”沿线的中东欧、欧洲和美国的23个国家和地区。
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继续提高。年末,全市有各类卫生机构3210个,其中包括208所医院和77个卫生中心。年底时,保健机构有63,000张病床,包括56,100张医院病床。卫生技术人员7.43万人,其中执业医师2.81万人,执业助理医师2.83万人,注册护士3.23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7.3%和14.5%。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取得显著成绩。全市已建成2个国家重点医学学科和16个临床重点专科,居全国前列。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取得了成效。分级诊疗体系初步形成。上下联动、统一协作的综合健康管理服务机制逐步完善。全市建立了97个紧密合作医疗协会,建立了1030个家庭医生队伍,签约65万个家庭,实施了社区药品“一条龙”制度。苏州科技城医院正式投入运营,加快广济医院和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的整合,打造公共医疗中心。
体育运动稳步发展。体育设施建设加快。年末,全市公共体育设施面积超过3290万平方米,全国健身站6903个,健身路径1653公里。苏州工业园区体育中心将尽快建成,苏州湾体育公园将全面开放,古城河周边的健身步道将全面升级。竞技体育的力量增强了。苏州运动员在里约奥运会和残奥会上获得了7枚金牌。昆山成功举办“汤友杯”世界羽毛球团体锦标赛。体育彩票销售总额39.17亿元。
Xi。人口和就业
总人口基本稳定。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062.57万人,其中城镇居民802.24万人。全市登记人口678.2万,出生率为11.2‰,比上年增长1.28‰。登记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85‰,比上年增长1.81%。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全市新增就业岗位17.11万个,发展公益性岗位9.33万个,城镇就业困难人员1.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89%。苏州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8.52%。全年向43 000名城乡工人提供了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我们将全面推进大众创业。年末,全市拥有1个国家创业示范基地、23个省级创业示范基地和214个各级孵化器。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据抽样调查,所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6460元,比上年增长8.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400元,比上年增长8.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750元,比上年增长8.5%。
价格基本稳定。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增长2.7%。八类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涨了七个,跌了一个”食品、酒精和烟草的价格比前一年上涨了4.3%。服装价格上涨了2.0%。住宅价格上涨了1.7%。日用品和服务价格上涨了2.0%。教育、文化和娱乐价格上涨1.4%。医疗保健价格上涨了14.0%。其他供应品和服务的价格上涨了2.8%。交通和通讯价格同比下降2.3%。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年末全市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478.4万人,比上年增加8.45万人。享受企业养老保险人数147.6万人。城镇企业退休人员每月将增加148元。年末,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城乡居民人数为463700人,领取基本养老金的人数为431600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30.9万人,比上年增加23.77万人。参保居民276.8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446.63万人,比上年增加23.09万人。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覆盖率保持在99%以上。
城市和农村地区的最低生活标准已经从750元提高到810元。年末全市共有17600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全年发放最低生活保障2.13亿元。城镇居民基本养老金从每人每月380元提高到430元。全年社会救助支出19.28亿元。年底时,全港共有232间老人院舍,共有66701张病床。全市新建保障性住房31400套,基本建成32100套,为837户贫困家庭提供住房租赁补贴。该市在公积金存款中增加了688,500名员工。年末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职工人数达到268.89万人,全年职工提取公积金245.72亿元。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全省建立了首个覆盖城乡的食品安全监测预警网络系统。全年共抽检各类食品59,400批次,抽检率为每千人5.6批次,动态合格率为98.8%。2930起食品安全案件被立案调查。
十三、城市建设和公用事业
基础设施总投资738.1亿元。长嘉高速公路和张家港疏港高速公路已经建成通车,沪通线苏州段建设进展顺利。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轨道交通2号线延长线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营,4号线和支线试运行、3号线和5号线建设稳步推进。市区人民路综合改造升级工程已基本完成。苏州西汽车站综合客运枢纽建设投产。该市有24个中转停车场,超过1万个泊位。苏州工业园区桑田岛地下综合通道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海绵城市试点项目得到积极推进。1000千伏高压淮线吴栋变电站投入运行,“城市光网络”覆盖农村,“智慧苏州”重点工程加快推进。
全年全社会用电1382.58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5.4%。其中,工业用电1116.3亿千瓦时,增长3.9%。城乡居民家庭用电108.26亿千瓦时,增长14.5%。全市有22个区域供水厂,总供水能力717.5万立方米/日,其中市区(不含吴江,下同)自来水日供水能力达到255万立方米。全年新建或改建5座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新增处理能力11.55万吨/日。年末,生活污水处理能力达到379万吨/日。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5.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75%。城市管道输送的天然气总量为8.3亿立方米。
年末,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总长86.1公里,总里程864.2万列车公里,总客流1.50568亿人次。市区新增公交线路34条,其中社区公交线路20条,年末运营线路364条,总长7290公里。年内,公共巴士运送的乘客总数为5.72亿人次。年底时,市区有4,803辆出租车在运营。全年新增农村客运(公交)线路20条,行政村农村客运班车普及率和乡镇公共汽车开通率保持在100%。
十四、环保节能降耗
生态保护得到加强。全市环保投资641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2%。全市新增生态红线保护面积54.5平方公里,总面积3260平方公里。生态文明建设“十大工程”重点项目全年完成投资127.1亿元。城市空日燃气质量标准(按AQI标准)的比例为76.2%。城市地区的PM2.5年均浓度比上一年下降了20.7%。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市区新增绿地面积350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地覆盖率42.7%,市区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99平方米。农村新增林地和绿地624.73公顷,土地森林覆盖率为29.69%。该市已经为美丽的村庄和305个三星级村庄建立了10个示范点。
节能减排扎实推进。全面推进项目减排、结构减排和管理减排,实施181个减排项目。鼓励和拒绝132个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建设项目。1802台小型燃煤锅炉的改造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完成了省下达的任务。全市新增三星级以上“节能之星”企业33家,共计411家。
2016年,苏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进展、新成果,十三五开局良好。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诸多困难和矛盾,经济发展新动力仍不足,科技创新尚未成为发展动力,结构性矛盾突出,行业整体竞争力不强,深化改革任务艰巨艰巨,民生事业有待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任务有待继续。在新的一年里,城市应以五个发展理念为指导,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率为中心,以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要努力在凝聚和创新上有所突破,注重富民,看到实效。要全面推动苏州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努力成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的领军人物,以优异的成绩迎接中共十九大的胜利召开。
注:本公告中的数据是估计的或明示的。
标题:阅读2016年苏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文
地址:http://www.slqncy.com/szjj/3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