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家除了做家务就是发呆,现在跟着社工学做漆扇、包粽子,还认识了好多老朋友,日子充实多了!” 近日,张家港市塘桥镇 69 岁的低保户李阿姨(化名)拿着亲手制作的竹编台灯,脸上满是笑容。这一变化,源于 “港好助你” 第六期社会救助关爱服务项目之 “美好假期 —— 低收入家庭文化生活改善服务项目” 的持续推进。
李阿姨的生活曾充满阴霾。丧偶多年的她独自居住,儿子因精神残疾长期住院,孙女在市区工作难以常伴左右。受经济条件限制,她很少参与文化活动,社交圈子狭小,慢性疾病带来的身体不适更让她情绪低落,常把自己关在家里。“那时候觉得日子没滋味,也怕别人瞧不起,不想出门。” 李阿姨回忆道。
2024 年 11 月,张家港市益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社工通过 “敲开家门走进心门”走访摸排,发现了李阿姨的困境。针对她的心理状态、健康需求和社交渴望,社工为她制定了个性化服务方案。从最初的入户陪伴、情绪疏导,到邀请她参与 “乐享生活・共创美好” 非遗小组活动,社工一步步引导李阿姨走出孤独。
在非遗小组活动中,李阿姨跟着社工和志愿者学习漆扇绘制、竹编台灯制作、草木扎染等技艺。“刚开始动手笨手笨脚,社工和伙伴们都耐心教我,看着自己做的作品越来越精致,心里特别有成就感。” 李阿姨说,小组活动让她感受到了平等与尊重,结识了志同道合的朋友,渐渐变得开朗起来。春节期间,她参与 “贺岁庆新春” 活动,和大家一起剪纸、写福字;端午时,她跟着志愿者学习包粽子、做艾草花束,亲手制作的粽子还送给了邻里。 不仅如此,社工还为她链接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助餐服务和医疗资源,邀请医生为她提供健康咨询,缓解了她对身体状况的焦虑。如今的李阿姨,每周都会主动参加社区文化活动,还学会了用手机和朋友分享生活,手工编织的杯套在社区义卖中被认购,让她实现了小额增收。“现在每天都有盼头,觉得自己也能为社会做点贡献,这种感觉真好。”
李阿姨的转变是该项目的一个缩影。自 2024 年 11 月启动以来,项目聚焦塘桥镇低收入家庭精神文化需求,构建了 “需求导向 + 多元联动 + 文化赋能 + 能力建设” 四位一体的服务模式。通过前期 33 户家庭的全面摸排,精准掌握需求;以非遗体验、传统节日活动为载体,开展 8 场小组活动、6场文化服务,让 22 名服务对象掌握多项文化技能;为 11 名有需要的对象提供124次个案服务,链接医疗、就业、物资等多维度资源;新增 3 次入户服务,确保出行不便的对象也能参与其中。 项目负责社工表示:“我们希望通过零成本的文化服务,打破低收入家庭的文化资源壁垒,让他们在接触非遗、传承传统的过程中提升自信、拓展社交。” 项目不仅丰富了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更推动形成了邻里互助、社会包容的良好氛围。 接下来,张家港市益心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将持续深化项目成效,总结服务经验,让更多低收入家庭在文化滋养中收获幸福感与归属感,让文化成为点亮美好生活的 “暖心灯”。

标题:文化赋能暖民心! 张家港市塘桥镇低收入家庭告别 “文化空窗”
地址:http://www.slqncy.com/szjj/5233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