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99字,读完约4分钟
【简介】:2017年9月,苏州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委员会正式公布智能制造产业园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77平方公里。
【智能制造产业园详细规划】
一.规划范围
东至凤凰径,西至杨凡路,南至娄江大道,北至沪宁铁路,总用地面积约1.77平方公里。
二、功能定位
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制造业集聚区和示范区,推动区域产业升级和智能转型的发源地,生态、创新、活力的特色工业园区。
三。建设规模
规划城市建设用地173.51公顷,约2万个就业岗位。
四.规划结构
计划形成一个空的结构,具有“一个心脏和多个交叉轴成组”:
1.一颗心
即在地铁3号线车站周围设置综合服务中心,并设置便捷中心服务整个工业园区,为智能工业园区内各类人群提供基本的生活公共服务设施。结合白色土地储备,为园区提供智能服务、创新支持、专业服务、商务办公等生产性服务功能。
2.横轴
以地铁3号线和7号线车站为核心,沿阳福路设置连接整个智能制造产业园的多元文化共享轴,集智能创新、健康生活、互动交流和智能体验功能于一体,连接主要公共节点,开口空。
沿着三号线的公共中心和大水泾滨水公园的绿地,将修建一条垂直轴线。依托第二条路线,形成集活力、创新、绿色于一体的公共服务轴线,场地将呈现0+房间景观。
3、更多组
包括新的商业集团、市政支持集团、中央服务集团、智能应用集团和几个不同规模和模式的智能制造集团,如示范制造企业集团、花园制造定居点、特色制造集团等。
五、综合道路交通
1.道路网络系统
(1)高速公路:娄江大道,规划红线为53.5米,主线以上下坡道的形式组织,与兴明街、兴港街建有部分立交。
(2)主干道:主要为区域通道,主要为杨凡路、马特路、新港街和杨路口。该网络的长度约为2.2公里,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24公里。
(3)二级道路:与公共交通网络相协调,满足工业园区的交通分配和分流服务。网络长度约为6.6公里,密度为3.7公里/平方公里。形成“两横三竖”的体系。南北方向的二级道路为景一路、杨修路和景三路。东西二级公路是杨青路和阳福路。
(4)支路
支路主要服务于工业园区的小规模分布,规划长度约2.4公里,密度1.77公里/平方公里。
2.公共交通
(1)轨道交通
苏州城市轨道交通3号线和7号线穿过规划区。
三号线正在建设中。在京二路和阳福路的交叉口设置一个车站。向南可到达东方门站,与苏州工业园区湖西中央商务区建立便捷联系。东至公园站,与综合交通枢纽建立联系。
七号线还没有建成。计划在华阳路与精益路交叉口南侧设置一个车站。北至苏州北站,与综合交通枢纽建立联系。
(2)常规公共交通和车站
建议常规公交线路覆盖阳福路、经一路、杨修路、马特路、京二路、杨青路、横阳路、娄江大道等道路。车站应根据覆盖要求进行布置。在主要客流集散点、多线换乘点和交通量大的路段,应建设港湾式公共交通平台。
在阳福路与京二路交叉口的东南侧(新港街匝道下),规划一个面积为0.38公顷的公交车站。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公交车站等市政设施的一体化建设,合理组织人流,避免人流与车流的冲突。
慢行系统关注慢行通勤交通权利的保护。路段的设计至少保证了独立行走的权利。在交织严重的地区,混合使用的道路可以以障碍物的形式将快速和慢速交通分开。我们将建造动态猫步,空中间走道,人行桥等。与供水系统和绿化带串联,以提供具有人文体验的连续慢行休闲道路,如亲水道路、公园和购物街。
步行系统与公共交通系统之间的连接主要体现在节点的连接上,特别强调慢行设施的连接,如火车站、公交车站和步行网络、人行横道、小区共用通道、小区出入口、非机动车租赁点、非机动车停车场等。此外,非机动车租赁点和非机动车停车场应尽可能与轨道交通车站的主要出入口和公共交通枢纽的出入口相结合,以方便慢行交通方式的换乘。
六.规划范围
规划建设“一心两轴三点多廊外环”的景观特色结构。
一心:依托三号线地铁站建设智能采集平台的核心,提供物质空和信息虚拟空之间的智能公共服务,建设具有未来感的智能公共中心。
两条轴线:阳福路的智慧与活力轴线和京二路的城市景观轴线。
三点:建造三个空节点的花园大厅、前视阳台和文化前厅。
多廊道:依托大水景、小水景等河流,形成一批滨水生态廊道,其内部具有生态保护、休闲娱乐和公共服务的综合功能。
外环:结合外部防护绿地,构建生态外环,塑造绿色风景环绕的工业园区整体形象。
标题:苏州工业园区智能制造产业园详细规划
地址:http://www.slqncy.com/szxw/3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