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63字,读完约3分钟

10月17日上午7点30分,中国载人飞船神舟11号成功发射,开启了中国航天员30多天最长停留时间 太阳能帆板发射后,宇航员景海鹏喊道:“干得好!”记者从苏州科技城的第214届中国兵器展苏州R&D中心了解到,在“天宫二号”和神舟11号载人飞行任务中,开启太阳能帆板和调整角度的核心集成电路是由214研发生产的。 这些核心集成电路为确保宇航员的生命安全、精确调节航天器太阳能电池板以及空实验室之间的对接提供了技术支持 此次,中国武器装备苏州研发中心214个承担了航天器、对接机构和“天宫二号”空实验室等三大系统项目中6种20个专用集成电路的科研任务。苏州R&D中心的高级工程师李剑河介绍说:“这些集成电路模块中有些只有一个火柴盒大小,但它们包含军用级的高科技内容 其中,步进电机驱动电源用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和天宫二号目标飞行器的电源子系统驱动 “这种电源模块用于控制太阳能电池板的姿态,并精确调整太阳能电池板之间的相对方位角和太阳辐射的方向,以便太阳能电池板能够最大限度地收集太阳能并将其提供给航天器 此外,R&D小组还开发并生产了一种压力传感器,用于探测航天器舱内的压力,这是宇航员生命支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充电电源分流组合模块主要负责系统电池太阳能电池板的充电、分流和供电功能 可以理解,这些用于航空航天的专用集成电路具有比普通专用电路高得多的技术含量和可靠性要求 为了保证这些产品的高精度和高可靠性,214武器研究所的科技人员发扬军械精神,不断优化产品性能,并在粘接、密封和pind控制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艺研究工作,使所有电路都能满足航天的“苛刻”要求,也保证了航天发射的圆满成功 作为动力模块的项目负责人,李剑河和他带领的R&D团队表示了极大的荣幸。李剑河说:“虽然这非常困难,而且在技术研究方面花费了很多努力,但我们看到了神舟11号的成功发射。我们可以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做出贡献,感到由衷的自豪和自豪。 自2006年以来,已有214个研究所开始为神舟飞船开发专用集成电路,并逐渐成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重点支持单位 此前,中国兵器工业第214研究所承担了天宫一号和神舟十号载人航天工程七大关键系统的电路板制造,为航天器提供驱动控制信号和能源等。在之前的太空任务中表现出色。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214研究所是兵器工业集团直属的微电子技术专业研究所。公司成立于1979年,长期从事国防工业中半导体集成电路、厚膜混合集成电路和电子模块的研发 2009年11月,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214研究所苏州R&D中心在苏州科技城开幕。在承担国防科研任务的同时,大力推广和发展高端民用产品,如消费和通信产品、集成电路设计技术、多芯片组件R&D能力、微机电系统R&D能力、电子系统模块R&D能力等。苏州为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质量而引进的 苏州R&D中心一向擅长科研,依托蚌埠电子核心器件产业基地的生产优势,为国家科技发展做出了诸多贡献 不久前,由蚌埠工业基地投资5亿元建设的电子倍增器图像传感器生产线正式投产,成为亚洲第一条成功量产的电子倍增器图像传感器生产线 该生产线用于生产苏州R&D中心开发的电子显微镜ccd器件。该装置是监控系统的核心设备,具有检测灵敏度高的优点。它在国内首次克服了大面积阵列器件光刻等许多关键技术问题,填补了空白在国内这一技术领域的空白。 帮助发展国家航天产业,促进产业科技创新,提升现有产业水平 如果说过去的高新区企业是制造业的世界,那么在未来,智能制造、大数据、云服务和新媒体等新兴产业热点将成为引领高新区再次腾飞的引擎 目前,包括中国兵器工业集团214在内,中国科学院苏州地理科学与技术研究所、苏州医学工程研究所、浙江大学苏州工业工程研究所等70多个大型复合研究所。这些大型复合研究所已成为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生产、教育和科研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 高新区正在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轨道交通、医疗设备、新能源和地理信息等50亿美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包括电子信息和设备制造两大传统主导产业在内的“5+2”现代产业体系。抢占新一轮产业发展制高点,成为名副其实的自主创新经济发展战略高地 (卫诗)

标题: “火柴盒”大小集成电路控制太阳能帆板 中国兵器第214所助力神舟十一号飞天

地址:http://www.slqncy.com/szxw/21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