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210字,读完约8分钟
《苏报》记者周建月·薛源于2018年12月5日登上了《苏报》的头版,他身处珍汕与珍水之间,这是一片向往高品质生活的新高地 总投资34亿元的“苏绣之乡”将苏绣从“苏绣制造”提升到“苏绣创作”;苏州民族管弦乐团,诞生于苏州,成长于江南,向全世界推广民族音乐,展示中国的文化自信;根据规划,按照500米的服务半径,将建设一个10分钟的公共文化圈,覆盖所有居住社区,整合城乡...在最近颁布的新人才政策中,苏州高新区打出了该区成立以来“历史上最强的组合拳”。启动实施区域文化人才计划,5年内引进10名文化人才,选拔培养10名文化领军人才、20名文化骨干人才和40名文化青年领军人才,并给予 高新区从体制改革入手,注重群众需求,不断增加多层次、高水平的公共服务供给。一批高起点的文化建筑涌现出来,数以千计的特色文化活动被送到了人们的“家门口”。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互补的文化强区格局正在加速形成,绘制出一幅全新的姑苏西部文化繁荣图 投资34亿元建设“苏绣之乡”,区域特色文化焕发新的活力。在11月份开幕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姚建平率领的12.5米长、4.7米高的大型苏绣原创作品《玉兰飘香》让世人瞩目 “玉兰香”限制了1.2亿针刺绣,不仅成为苏绣乃至中国工艺美术领域的经典案例,也向世界人民传达了中国文化和魅力 苏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宝,正日益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不久前,苏州高新区举办了中国刺绣艺术中青年人才研讨会 经过8天的学习,来自汉、羌、蒙古、裕固族和朝鲜的50多位刺绣艺术家获得了结业证书 全国各地的优秀刺绣艺术家、各地区的刺绣领军人物和苏州本地刺绣艺术家齐聚一堂,交流思想,为新时期刺绣作品的发展和不断创新增添了动力 一大批刺绣人才相继被解雇,“刺绣”显示了区域文化发展的信心和信心 在中国刺绣艺术之乡镇湖,不仅苏绣人才丰富,而且形成了完整的苏绣产业链 现有高级工艺美术师74人,刺绣工8000余人,从事刺绣设计、创作、生产、销售以及花线、装饰、运输等相关行业的人员4000余人。苏绣行业周围的从业人员占街道总人口的67%以上 为了进一步发掘、保护和弘扬镇湖2200多年的刺绣文化,追求生产、生活和生态一体化的“苏绣之乡”应运而生 2017年在我省首批25个省级特色镇中创建的“苏绣镇”,在今年省发改委公布的第一批特色镇考核中获得第一名 苏绣镇位于苏州高新区西部的生态旅游度假区(镇湖街),规划面积3.8平方公里。计划三年内完成投资34亿元,其中工业投资占70%以上。该镇将沿着产品发展轴线和产业创新轴线两个轴线发展,创新文化传承和产业发展模式,推进从“苏绣制造”到“苏绣创作”的跨越 根据规划,全镇将完成“一厅(镇客厅)”、“一街(绣街)”、“一中心(镇湖商务中心)”、“一车间(主车间)”和“一公园(湿地公园)”的建设 该镇建成后,还将与周边景点形成联动。据估计,游客人数将在三年内达到400万,直接或间接带动了6.2万就业人口 文化创新擦亮文化名片,一批公共文化设施得到加强。11月6日,苏州民族管弦乐团庆祝了它的第一个生日 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这支平均年龄只有27.5岁的年轻队伍,在北京、上海、南京、Xi等祖国演奏了中国民族音乐的交响乐,甚至出国了。在苏州与波特兰友谊30周年之际,它在美国州立大学林肯音乐厅演奏,展示了中国民族音乐交响乐的“中国风格”,让世界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用音符表达中国文化的自信 在9月举行的第五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上,乐团获得了第五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的丝绸之路文化贡献奖 今年年底,乐团将登上国家表演艺术中心,并在大型原创交响乐音乐会《走向新时代》中演奏《优雅交响曲》的首演 明年,乐团还将在9个国家的13个城市巡回演出,包括欧洲、德国、比利时、瑞士和匈牙利 自成立以来,乐团已举办了6场中型音乐会和32场“高雅艺术走进校园”演出,并在苏州市区和高新区的7个乡镇共进行了20场演出 打磨标志文化名片,让文化“符号”成为创新发展的生命力和动力 高新区还通过加快石山广场、运河风光带等重点项目建设,促进城市服务功能全面提升 还山给人,建“苏州城会议室” 在不久的将来,狮子山将成为苏州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围绕“大山水·空厅”,将建设剧院、科技馆、博物馆等大型文化设施,城市市民活动的丰富性将与景观完美融合 苏州科技城新建的苏州民族管弦乐音乐厅及其配套设施人才公寓将成为苏州西部的又一文化地标 今年,总投资12亿元的“京杭大运河堤防加固和运河风光带建设”启动。沿京杭大运河苏州高技术段,将围绕“自然历史、民生民俗”、“创意休闲、人文风情”、“商业文化、城市名片”、“历史文明、艺术风采”和“工业文明、潮流文化”五个章节,重塑运河沿线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打造千年运河 该项目将修复运河沿线受损的护岸,规划和整顿道路景观和绿化设计,调整建筑立面,并建立文化走廊和慢行系统 项目规划定位为沿运河建设“三大精彩地带”,即:生态景观带、健康生活带、历史文化带,将大运河从“城市的背后”、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集中区改造为黄金海岸和旅游高地,预计2020年完工 位于高新区西部的高新区文化体育中心,不仅有湖书船、何方书店等特色项目,还有许多国内外知名的文化体育活动,如世界电子竞技运动会亚太区中国总决赛、国际剑联女子重剑世界杯、苏州太湖国际马拉松、cba男子篮球职业联赛等。 这里正在创造一个开放和包容的公共空房间,它以创造力将艺术和文化与当代人的生活、美学和需求联系起来,并引领一个城市的生活美学 带有苏州高新区标志的文化名片一张一张地出现,不断提升区域文化软实力,凸显城市文化内涵 高新区以500米的服务半径和10分钟的公共文化圈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先后发布了“苏州高新区文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等五个文件,并通过顶层系统设计予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 今年年初,在省文化厅组织的2017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创新示范项目评选中,高新区制定的《苏州高新区公共文化设施布局规划(2017-2030)》成功入选创新示范项目 根据规划,苏州高新区将建成一个10分钟的公共文化圈,服务半径500米,覆盖所有居住社区和城乡一体化 为此,苏州高新区投资3000多万元改造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同时,完善区级图书馆和文化馆的服务体系,制定服务标准和服务规范 2017年,全区演出和公益讲座近1400场,同比增长30%;有近4000部数字电影、讲故事厅和戏剧活动,同比增长33% 把演出送到“家门口”大大增加了受益者的人数 在做好文化事业“预定行动”的同时,高新区正在逐步强化“自主选择”的新模式,打造一村一社区的独特品牌 曹操文化中心在徐树关文昌家园开幕,展示秸秆制品、秸秆工具和整个种草过程,鼓励工匠振兴“封闭的座位” 在乔峰街和苏州科技城大院试点“文化零距离”项目,探索文化网格化管理机制;建设全市第一个区级儿童特色图书馆和城市文化客厅,开辟基层文化建设的“最后一公里” 到2020年,全区将基本形成覆盖面广、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 根据区域文化特点,文化设施将进行布局,高新区最终形成“两核、两带、两块、三级、多点”的文化设施布局结构 按照布局,“两个核心”是指“石山现代文化核心”和“科技城科技文化核心”;“两带”是指大运河世界遗产文化带和太湖体育休闲文化带;“两部”指东渚镇湖工艺文化片和阳山生态休闲文化片;“三级多点”是指为不同地区、不同人群服务的各级各类文化设施 创新是产业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动力 在文化底蕴深厚的名山大川之间,高新区正在努力建设一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达、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融的文化强区,描绘出一幅崭新的姑苏文化繁荣图景。
标题:绘一幅姑苏城西文化繁华图
地址:http://www.slqncy.com/szxw/20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