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847字,读完约10分钟

苏州高新区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苏州的西部,东有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京杭大运河,西有作为良渚文化发祥地的太湖。从新石器时代的窑洞遗址到商周时期的宝山遗址,再到春秋时期的珍汕墓葬,这片土地承载了数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成为吴文化的发祥地 近年来,高新区利用景观文化,挖掘传统文化,汇聚创新文化,为当地旅游业增添人文内涵,取得了显著成效。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的数量已经扩大到五个,是苏州市区中最多的 总的来说,高新区的文化和旅游有着相同的根源,相辅相成;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加速融合,状况良好 2016年,全区旅游景点接待游客160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116亿元,居全市首位 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77亿元,同比增长3.5%,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2%,在现代服务业中的比重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进一步提高 目前,高新区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仍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文化旅游资源需要整合,社会投资需要加强,全球管理需要优化 在调查中,区政协常委会专门考察了绍兴市安昌古镇、杭州龙门古镇、基金镇和梦幻镇的文化旅游整合发展情况。最深刻的感受是,浙江真正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推进转型升级、实现富民发展的重要抓手。它以创新的理念、开放的态度、鲜明的特色和多元化的投资,突破了规划土地资源的瓶颈,锁定了人才资本的创新要素,因地制宜,顺应潮流,无中生有。 结合调查,提出如下建议:建议做好“富民”文化旅游整合发展规划,文化旅游的整合发展应以规划为重点 近年来,国家率先提出发展“全球旅游”,江苏省提出将旅游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苏州提出建设“国际著名旅游目的地”。高新区应按照国家、省市的要求,加快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定位和规划引导 您可以借鉴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原绍兴县)20多年来,围绕“国内一流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千亿级文化旅游产业”的目标,结合区域“十三五”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编制发布文化旅游产业整合发展总体规划等10余项旅游规划实施意见的做法, 以“富规划、差建设”为理念,突出制定优秀专项规划,以实现“人无我、人有我优、人有我优”为目标,着力设计文化旅游功能核心区,同时制定3-5年实施规划,使文化旅游产业成为支柱产业、创意产业和促进创新转型、带动区域发展、联系民生福祉的产业。 建议借鉴浙江省安昌古镇挖掘和弘扬特色文化、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和宗教文化的实践,挖掘“活”文化旅游整合的文化内涵,在旅游开发中提升文化内涵,讲述文化故事 首先是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重点突出大运河文化、太湖文化、吴文化、宗教文化的时代价值,结合万佛寺、关山摩崖石刻、中原大桥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建设一批吴文化、太湖农耕、非遗、民间工艺、平潭艺术等文化符号鲜活、无城墙的博物馆群落。 第二是让非遗产文化“明亮” 通过建立非遗产博物馆,我们将全面展示非遗产亮点,如“一针一刀”,以保护非遗产和继承技术 通过生产性保护,改善非遗留城镇和非遗留村庄的建设 通过原始形式展示传播太湖渔歌、西华民歌等民间文学艺术 第三是让地域文化“站起来” 建设和完善苏绣镇、金融镇、森林镇等特色城镇,保护和发掘观音山古王道和古民俗文化,恢复和再造羊绒老街文化特色 第四是让大众文化“动起来” 加快音乐厅、美术馆、美术馆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提升区域文化体育中心文化品位,定期在广场举办群众文化活动,展示群众文化成果 第五是让创新文化“跳跃” 注重将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引入旅游业,提高旅游服务的附加值 建议浙江文化旅游的品牌应该是“诗画浙江”,高新区要努力打造一批有吸引力、有影响力、有竞争力的文化旅游品牌,加强宣传、推广、营销和代言,使苏州西部文化旅游具有更加鲜明的整体品位和整体形象 首先是推出“洋山”品牌 洋山是“五芝镇”,是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促进我区转型发展的最有价值、最有效的名片 可以认为和论证,大洋山风景区是以苏州游乐园新建项目为中心,整合大洋山国家森林公园、文殊寺风景区、植物园、温泉以及整个蜀山和大石山3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文化旅游资源,以新的规划建设为突破口,融入创新文化,体现科技特色,充满文化创意的国家5a级景区。安排一部文化、科技与真山、真水、美、美的文化旅游剧,形成“老苏州观园、新苏州访林”的品牌特色,打造中国一流的文化旅游综合体 二是推出“太湖”品牌 “太湖”是苏州高新区最具成长性的品牌资源。环太湖文化旅游蓬勃发展,亮点频现。推出“太湖”品牌,有利于加快苏州西部向环太湖旅游、度假和文化体验基准目的地的培育 三是推出“苏绣”品牌 镇湖刺绣的声誉与高新区紧密相连。特色城镇的建设和非物质文化的传承都离不开“苏绣”。旅游“节”文化更离不开“苏绣”,可以推出“苏绣”品牌,借助国家级中国刺绣文化艺术节平台,进一步推动整个区域文化旅游的融合与发展 建议具有文化旅游一体化特色的“新”高新区可以借鉴杭州龙门古镇古民居保护利用的成功做法,通过重点项目的引进和建设,将古镇的各种旅游资源连成一线,设计开发几条文化旅游线路:一是开发运河文化旅游线路 依托运河沿线的部落虎、乔峰、石山、横塘等历史文化资源和东吴博物馆丰富的馆藏资源,结合航道升级和堤防加固工程,激活独特的生活码头文化、金钱习俗文化、风俗文化、蚕文化、城市文化和古驿道文化,恢复和完善浒墅关城墙、明清海关、蚕桑遗址、西陵堂、文昌阁等历史景点。 二是发展健身文化旅游线路 主要在大洋山、蜀山、大石山,依托千山丰富的生态森林资源和蜀山、大石山的旅游资源,突出“森林、温泉、保健、人文”主题,开发体育健身、休闲度假、休闲保健等新的旅游形式。 三是发展太湖文化旅游线 它贯穿太湖生态海岸线25公里,汇集了万佛塔、公山岛、太湖湿地公园和太湖沿岸的自然村落。这里不仅有原始的生态自然和生活环境,还有原始的生态农耕和手工生产环境,有原始的原材料和作坊,还有乡土风情和乡愁。非常适合发展生态休闲、地方寻亲和文化体验旅游。 四是发展现代文化旅游线路 结合创新型文化旅游线路的规划和推广,积极发展现代工业旅游和现代农业旅游,借鉴独特的内场营销模式,将出口加工区的湖、于越等进口商品免税店和企业的产品,以及蜀山、公山、长巷村的土特产推向旅游市场。 认为“大”文化旅游融入文化旅游大发展的关键在于增加社会投资 一是加大资金投入 我们将本着“不求一切,只求一个地方”的精神,推进文化旅游市场的加速开放,支持高科技企业和人才等文化旅游的发展,加快各种要素的融合,实现“社会投资”和“投资轻资产”的发展 二是增加项目投资 重点扶持培育一批20多亿元的大型旅游项目,以苏州游乐园新项目为龙头,推进太湖湿地公园二期、西京湾生态农场、苏绣镇、运河风光带等重点项目建设 规划建设一批国内一流的美术馆、美术馆、音乐厅、文化艺术广场等公益性文化设施,引进特色艺术群体 充分融入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要求,加快石山路整体改造,完善石山金融贸易集群功能和苏州游乐地块规划设计,将原有的苏州游乐地块打造成为吴文化、真山真水、承载历史文化记忆的标志性文化旅游项目集聚地。 三是加大配套投资 加快完善区级旅游集散中心智能平台、游客集散中心和服务中心建设,加强景区厕所、绿道等环境整治,加强安全和导游监管,提升旅游文明形象 加快商务会议中心、演艺健身中心、餐厅和度假村建设,增加游客床位,提升游客接待能力,营造夜景、夜游和夜文化氛围,打造“全日游”,留住游客,增加消费 加快完善交通枢纽、交通向导、公共交通、换乘系统和停车设施,开放电车与各景区的连接,缩小与游客的距离,提高旅游的友好性 建议6:做“优秀”的文化旅游整合和全球管理。文化旅游整合开发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我区要进一步优化体制机制,形成政策驱动环境和创新社会氛围 一是进一步优化政府管理 理顺管理体制,考虑成立区域旅游管理委员会,加强宏观指导和协调,充分发挥文化、旅游、规划、建设、城管、安监、公安、消防宣传、地方政府等部门的作用,改变旅游管理“走自己的路”、“多头管理”的弊端,形成引导和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实现全球旅游与文化整体发展的一体化管理体系和联动机制 二是进一步优化市场管理 优化开发管理,通过联合、重组、兼并等方式组建区级文化旅游主导产业群,实行统一规划、统一保护、统一开发、统一管理,改变“一窝蜂”的现状 优化投资管理,充分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作用,在继续发挥国有资本前期投资导向作用的同时,大力引进各种社会资本,通过各种新的投资理念和新的投资做法,逐步改变国有、国有、国有投资和国有企业。“一家独大”的局面,实现了国有资产从“重”到“轻”、从“量”到“质”的转变,真正使文化旅游发展成为市场主体。 优化经营管理,引入更多专业的业务品牌和管理团队,推进业务市场化和管理专业化,提高品牌协同性和服务质量 三是进一步优化人才管理 加强专业人才引进,制定文化旅游人才引进规则,重点培养和引进文化旅游发展的领军人才和关键人才 结合区内外高职院校,培养一批熟悉当地文化的旅游管理人才和导游,引进一批整合文化旅游开发的规划营销人才 加强招商团队建设,培养和引进一支具有文化、懂旅游、会创新的旅游招商团队 加强对旅游专业人员、民间文化工作者、民间艺术家和民宿经营者的文明素质提升和职业技能培训,积极引导群众参与文化旅游在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提升方面的大融合大发展,让江苏游客在高新区感受好山好水,在农村感受好人。

标题:促进文旅融合 提升旅游内涵 区政协常委会六点建议发展文旅产业

地址:http://www.slqncy.com/szxw/17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