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28字,读完约7分钟
发表于《中国新闻周刊》2018年1月15日/陈伟摘要:“两高两新”目标蓝图既是高新区在新时代的战略选择,也是高新区发展的希望和必然要求 2017年底,以“新时代、新生态、新旅程”为主题的全国媒体活动在苏州高新区举行 在苏州高新区成立25周年之际,来自《中国新闻周刊》、《财经杂志》、《中国青年报》、《中国时报》、《财经周刊》、《三联生活周刊》和《微博五号》的媒体进入苏州高新区,进行集中采访和现场直播。 12月7日,当媒体团抵达时,2017年云起会议苏州峰会召开,阿里巴巴云和苏州市政府联合发布了“区域经济大脑” 前者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帮助政府全面分析企业运营情况,借助人工智能的力量准确支持、引导和吸引产业链投资 值得一提的是,阿里巴巴云“区域经济大脑”的第一站是苏州高新区 “大脑”已经落户苏州高新区。事实上,青睐苏州高新区的科技公司不仅仅是阿里巴巴云 在参观包括阿里巴巴产业云基地在内的苏州高新区时,中兴可乐、中国移动苏州R&D中心、苏州工业大数据创新中心等一批“龙头”项目已在苏州新区生根发芽 走进中兴凯拉展厅,我们可以看到中兴凯拉在智能家居、智能城市、智能公共设施、智能工业、智能农业、智能林业、智能水利等方面的布局已经初具规模 中兴科勒的工作人员在现场向媒体来宾展示了科勒物联网在厦门某区域的应用场景:只需在井盖下安装一块巧克力大小的黑色塑料方块,即可监控该区域的所有井盖 据报道,这些黑色塑料方块的电池可以使用长达15年 通过这些类似“巧克力”的智能终端,城市管理者可以在一个统一的应用平台上实时监控实时动态数据,如室外地下停车场、公园井盖、空煤气、灰尘和水质检测等,无需人工操作即可一目了然 在中兴凯拉看来,智慧城市的瓶颈在于缺乏合适的低功耗、低成本、大覆盖的物联网通信解决方案,缺乏一线传感数据的支持,中兴凯拉的物联网终端能够满足长期稳定性。低成本、高体验的物联网接入需求 随着物联网+互联网“两网”的深入应用,智能生活似乎触手可及 中国移动苏州R&D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表示:吸引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落户苏州高新区有很多原因 这里生态环境好,生活成本不高,城市宜居,适合研发 在众多因素中,最关键的是人才 目前,中国移动苏州R&D中心拥有员工800多人,其中R&D员工占85%以上,硕士以上学历员工占70%以上 得益于当地的人才政策支持和企业发展平台,苏州R&D中心的人才聚集年平均增长率超过30%,流失率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数据显示,随着二线城市和省会城市的崛起,尤其是“新一线”城市的崛起,许多科技公司的R&D中心开始向二线城市转移 一方面,一线城市的人才素质虽然高,但成本也高;另一方面,在技术创新和人才吸引方面,许多二线城市也在不遗余力地实施人才战略,使得人才呈现回流趋势 工业基础的不断完善,加上资金和政策的支持,以及大学建设的加强,都促进了苏州高新区的崛起 2017年,苏州高新区区域生产总值预计达到1150亿元,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3亿元,增长10.2% 工业经济稳步发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达到2800亿元,增长6.5% 其中,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的56.3%和77.3% 在大庭院中提高“创新集中度”。在为期两天的全国媒体活动中,来自全国各地的记者、评论员和工业研究专家对清华大学苏州环境创新研究所的访问印象深刻 该研究所于2017年6月正式揭幕。它不仅是清华与苏州合作的又一载体,更重要的是,它可以称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苏州样本” 当我走进研究所时,我立刻被墙上的绿色植物吸引住了。初冬,苏州似乎在rainforest,/きだ124240/fresh,温暖如春 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所的工作人员表示,尽管这些植物在室内看不到阳光,但在智能照明和智能滴灌的“呵护”下,它们可以正常生长,为室内创造出独特的环境 目前,该研究所拥有水污染防治和饮用水安全保障、固体废物、污染场地修复和空气污染防治技术四大技术体系 其中,研究所的标志性技术——水污染预警可追溯技术已在深圳某工业园区投入运行 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高效建设离不开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的学科优势,更重要的是,强大的产业创新氛围和“生态改善”的产业技术需求 目前,研究院已经形成了成熟的产业转型机制,即科研机构进行基础研发,环境创新研究院平台进行二次研发和初步孵化,最终项目公司独立运营或产业部门获得生产、教育和研究的生态闭环 如今,越来越多像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这样的“大四合院”落户苏州高新区 截至发稿时,清华大学苏州环境创新研究所、国家电网(苏州)城市能源研究所、北航苏州创新研究所、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所等重大项目已经落地。2017年,新增了21个创新运营商平台 迄今为止,全区已聚集了80多座“大四合院” “大庭院给当地带来的财富不能用单纯的经济效益来衡量。更多的是聚集效应和裂变效应形成的创新涡轮增压,使地方创新动力越来越强。 ”苏州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随着征地拆迁补偿标准的提高,地方征地成本迅速上升。此外,环境保护门槛的提高、劳动力成本等资源要素使得原有的发展模式不可持续 这就要求当地经理增加new/きだよききだだよきききききききききききききききӕ 苏州高新区以其高瞻远瞩和脚踏实地的工作,汇聚了一批高水平的R&D平台。通过与大学携手培育高端“创新源”,提升区域创新的“集中度”,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积累动能。 找准优质发展的着力点2017年2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了《关于推进开发区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开发区的三大功能定位:坚持产业发展。主要是科学规划功能布局,优化经营环境为重中之重 苏州高新区根据本地区自身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突破有条件、有优势的领域,推动转型升级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推进,形成更清晰的产业发展方向。加快攀登产业高端,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在智能制造的技术浪潮下,苏州高新区的传统优势产业制造业也开始了新一轮的转型升级 位于高新区的苏州胜利精密制造技术有限公司去年通过承担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完成了三条装配线的智能升级,并对无人化工厂进行了试点。所有操作都由现代生产线和机械臂完成 据报道,改造后,效率和产量增加了近40% 目前,苏州高新区已经形成了新一代的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信息技术、新能源、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接下来,苏州高新区将加快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填补国内半导体、集成电路等芯片设计和生产领域的空空白,抢占国际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金融就像水,实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业的支持 苏州高新区通过建设金融创新研究院、新三板大数据研究中心等高端要素平台,努力打造苏州金融城 记者在建设中的金融城了解到,目前有260多家私募股权机构,注册资本已超过500亿元 这样,苏州高新区以金融城为载体,积极引进高端人才,整合资金、技术、智力等创新要素,实现更多优秀项目的孵化,促进其产业化转型,加快苏州工业与城市的双重转型 自1988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北京第一个国家高新区——中关村以来,中国国家高新区总数已达140多个 苏州高新区对什么是“高”和“新”有自己独特的理解 苏州市副市长、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徐美健表示,与全国先进高新区相比,我们确定了“两高两新”的发展思路,即集聚高端元素,发展高端产业,培育创新业态,创造创新生态。创造创新,引领高水平发展示范区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中国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判断,即从快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过渡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基本特征是中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苏州高新区“两高两新”的探索与实践,符合新时期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正如徐美健书记所说,这也是苏州高新区发展的希望
标题:(国家)苏州高新区:提升创新浓度,追求高质量发展
地址:http://www.slqncy.com/szxw/171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