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07字,读完约4分钟

发表于2019年8月29日的《人民日报》。编者按: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 8月26日至30日,江苏省委宣传部组织的行军采访活动将进入南京、常州、苏州、南通、扬州 《人民日报》记者关注住房保障、教育均衡发展、美丽农村建设等民生工作,捕捉各地人民获得更多实惠、幸福和安全感的故事 "你看姑苏,人们会尽最大努力枕着河水." "苏州城,一座小桥流水,素以温柔著称." 与之相匹配,并散发出优雅的魅力,它是一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苏绣,绣有美丽的生活和春风。 28日,记者来到位于苏州市高新区镇湖街的苏绣镇,走进“中国刺绣艺术博物馆”。它似乎在我面前打开了一个苏绣画册。许多生动的故事来自2000多年前,一直流传至今。 走在刺绣街上,刺绣的建筑一个挨着一个,刺绣的母亲们轻轻地挑着,慢慢地拧着,手指间飞舞着细如发丝的绣花线,一幅美妙的苏绣画正在慢慢浮现 非遗留技能绣出了行业的蓝图。这里有工匠、刺绣母亲和苏绣 苏绣镇是江苏省的特色镇,占地面积3.82平方公里 “四大名绣”之一的苏绣自古以来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其历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它也一直在支持镇湖的农民家庭来支持他们的家庭 继承文化,发展产业是必要的。当地政府选择了一条新的创新之路,并描绘了一幅以富民为重点的新蓝图 其中,围绕城镇重要大动脉和景观走廊绣品街,以绣品街为中轴线,打造东部“生产”区,设立文化展览、产业创新孵化等板块,集聚展览、商务、科普、会议等功能。,为苏绣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动能,丰富城镇“适宜产业”属性;在西部创建一个“居住”区,配以基础设施和娱乐设施,丰富城镇的“宜居”属性;南端与湿地公园的“生态”区相连,依托太湖湿地公园的规划,以湿地生态资源的保护性开发为基础,串联苏绣文化,丰富镇的“宜居”属性,实现苏绣镇“三生”联动的规划格局 事实证明,这一步是正确的!如今,拥有2.3万常住人口的镇湖,已培养出2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2名苏绣国家级传承人、14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1名省级非遗传传承人、8名省级工艺美术名人和79名高级工艺美术家。刺绣及刺绣相关行业有9000多名员工,拥有400多个刺绣村和工作室,还汇集了刺绣设计与创作、丝线 此外,自苏绣镇成立以来,苏绣周边及上下游产业链新增了150多家企业和工作室 这意味着苏绣镇为当地农业转移人口的城市化创造了新的空空间 “第二代刺绣”的回归和传承是苏绣之乡的快乐,但也有隐忧 “现在刺绣村的员工基本上都是40多岁的人。对于刺绣人才来说,破档是个大问题 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姚说,现在年轻人的选择越来越多。刺绣毕竟是个艰苦的职业,很少有人愿意做。 她的儿子已经做了两年苏绣,最终转而做紫砂 姚希望她的儿媳继续她的苏绣事业 这个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在当地得到考虑 政府成立了自主创业服务中心,为愿意学习苏绣的年轻人提供创业咨询、项目推广、许可证办理、工商税务登记、开业指导等一系列服务,帮助他们掌握苏绣技艺和创业技能 同时,还与苏州工艺美术学院合作开设了编织刺绣班,免费提供学费,并为苏绣保留后续人才 此外,当地政府还充分发挥“刺绣娘”党员的主导作用,搭建了“刺绣创作空室”创新创业平台,吸引“刺绣第二代”青年回国从事刺绣文化产业 年轻的“绣花妈妈”姚涛就是其中之一 毕业后留在天津,她了解了家乡的创业发展政策。她从小就对苏绣环境着迷。她选择回到镇湖,开始在母亲的工作室系统地学习刺绣 由于头脑灵活,懂得经营,她的苏绣生意紧跟苏绣镇的步伐,越做越大 “由于‘非城镇和非地区’的特点,特色城镇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它们有望成为实现高质量经济发展的新平台,有条件成为促进城乡一体化和发展的新载体 苏绣镇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若愚表示,围绕苏绣,公司不仅注重人才培养和对外交流,还通过平台创新和跨境合作整合优质资源,推动苏绣产业化和市场化,从而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当地人民的幸福感和幸福感。 (张玉凤)

标题:江苏苏州:苏绣小镇“绣”出发展新空间

地址:http://www.slqncy.com/szxw/10619.html